
建安十三年,为司徒赵温所辟。太祖表\"温辟臣子弟在线配资平台网址,选举故不以实\"。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温官。——《献帝起居注》
《献帝起居注》中,记载一件非常诡异的事情,说的是建安十三年(208年),时任司徒的赵温征召曹操之子曹丕为掾,曹操大怒,上表“赵温辟臣子弟,选举不实”,派侍中郗虑持节携策书罢免了赵温。同年,赵温去世,享年七十二岁。

赵温,字子柔,出身蜀郡赵氏,祖上多人曾在东汉担任过三公的高官。蜀郡赵氏在东汉时期十分显赫,赵温的祖父赵戒在汉顺帝、汉冲帝、汉质帝、汉桓帝四朝一直是三公,只是在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之间来回轮转。赵温的兄长赵谦在汉献帝即位后,历任光禄勋、太尉、车骑将军、司隶校尉、司徒等官职,可见其家族影响。

赵温也是举孝廉出身,初为京兆郡丞。随从汉献帝西迁长安,拜侍中,封江南亭侯。初平四年(193年),拜司空,迁司徒、录尚书事。 李傕、郭汜内讧,李傕裹挟汉献帝,赵温曾写信怒斥李傕,李傕大怒之下要杀了赵温,幸亏李傕从弟上军校尉李应是赵温故吏,劝谏数日才得以化解此事。
公元196年,赵温随献帝迁都许县,受到朝廷礼遇,位居三公十五年。赵温能够担任三公长达15年的时间,说明和曹操关系不错。看看杨彪的遭遇就能知道赵温的政治立场,弘农杨氏出身的杨彪也一直跟随献帝西迁东归,一路护送,但却差点被曹操整死。

杨彪当时任太尉,三公之首。据《后汉书》记载,汉献帝到许都后,当时百官举行大宴,曹操见杨彪神情不悦,惧怕之下离开宴会。九月,杨彪与司空张喜一同被罢免。当时袁术在淮南称僭号,曹操因此诬陷杨彪与袁术是亲戚,想要勾结袁术废献帝,将其下狱。在孔融等人极力营救下,杨彪才免于一死。
赵温被罢免的真正原因
既然赵温和曹操关系不错,为何会突然被免官?“选举不实”在东汉是个大罪名。由于东汉实行的是察举制、征辟制,州郡可以举孝廉茂才,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三公等高官可以征辟各自掾属。当时没有科举考试,都是靠推荐才能做官。

按理说,作为司徒的赵温,征召作为司空的曹操的儿子曹丕为掾属,实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。因为当时的士家大族都是相互举荐的,比如曹操自己是靠着举孝廉才做官;刘备曾举荐袁绍的儿子袁谭为茂才,曹操掌权的主要班底都是司空掾属及后来的丞相府掾属。

那么,赵温这是拍马屁拍到马蹄上了吗?其实看一下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中的一段记载:“汉罢三公官,置丞相、御史大夫。夏六月,以公为丞相。”事情就很容易理解了 。公元207年,曹操北征乌桓,彻底消除了袁氏势力,基本统一中国北方。
208年,曹操罢除三公,设置丞相、御史大夫的制度,曹操自任丞相其实就是为了进一步控制东汉朝政,所以赵温稀里糊涂的就被罢免了。所谓“选举不实”只是个借口。不但赵温被免官,孔融也是在这一年被诛杀。之后曹操就自信满满的南征荆州,一统天下了。

汉献帝迁都许县后,曹操对于忠于汉朝的大臣一直在排挤、打压,杨彪就是最明显的例子。但从史书透露出来的细节来看,赵温应当是与曹操合作的态势,否则也不会担任司徒十几年的时间,可惜到头来赵温却因为征辟曹丕被曹操免官,实在是让人唏嘘。
参考资料:《三国志》裴松之注、卢弼《三国志集解》
泓阈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