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海地区的紧张局势已经持续一个多月,美军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军事行动接连不断。据统计,美军及其盟友发动的空袭次数已经超过千次,试图削弱胡塞武装对国际航运的威胁能力。然而,空袭的效果似乎并不尽如人意。就在4月21日凌晨,美军的战机再次呼啸着掠过也门上空,对包括首都萨那在内的多个省份进行轰炸。
这次空袭波及萨那北部的一个市场,现场一片狼藉,造成至少15名平民死亡,另有超过30人受伤,许多无辜民众在睡梦中或清晨的忙碌中遭遇不幸。尽管美军宣称打击目标是胡塞武装的军事设施和指挥据点,但不断出现的平民伤亡事件,让外界对其行动的精确性和必要性产生更多疑问。频繁的空袭更像是在隔靴搔痒。
胡塞武装虽然在装备上无法与美军抗衡,但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以及灵活的游击战术,在连番轰炸下似乎并未受到致命打击。其核心战斗力和对关键地区的控制能力依然存在,继续对红海航线构成潜在威胁。美军这种高强度的空中打击,更像是陷入一场消耗战,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对手的根基。这种局面让美军的决策者感到头疼。
面对空中打击效果不彰的现实,一些分析声音开始出现。有俄罗斯媒体,比如Avia网站就指出,要想真正在地面上击败经验丰富的胡塞武装,至少需要投入大约8万人的地面部队。这个数字对于目前主要依赖空中力量进行干预的美国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,仅仅依靠空中力量难以达成战略目标。
更大的麻烦在于,美国想要组建一支有效的地面干预部队,却发现应者寥寥。它在中东地区的两个重要盟友,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,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派遣地面部队参与此次行动。这两个国家此前曾深度介入也门内战,与胡塞武装交手多年,投入巨大却并未取得决定性胜利,反而自身损失不小,如今不愿再轻易踏入这个泥潭。
沙特和阿联酋的拒绝,让美国的处境变得相当尴尬。这两个国家不仅拥有相对强大的军事力量,而且地理位置邻近也门,是理想的地面行动参与者。他们的缺席,使得美国组建地面联军的计划几乎落空。其他潜在的盟友,无论是欧洲国家还是区域内其他国家,对于派遣士兵进入也门参与地面战斗都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,不愿卷入这场复杂的冲突。
就在美国为凑不齐地面部队而烦恼之际,也门政府方面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积极性。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也门政府,似乎看到一个反攻的机会,迅速集结号称8万人的大军。这支部队包含政府军的正规单位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力量,他们的目标直指被胡塞武装控制的关键城市,包括重要的港口城市荷台达以及首都萨那。
也门政府军的这次大规模动员,声势浩大,意图通过一场决定性的地面攻势,夺回失地,改变国内的政治版图。荷台达港是也门重要的生命线,控制着大部分人道主义援助和商业物资的流入,而萨那作为首都,具有极高的政治象征意义。夺取这两个城市,无疑将极大地提升也门政府的地位和合法性。
然而,外界对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“8万大军”的实际战斗力普遍表示怀疑。也门政府内部本身就派系林立,各路武装力量忠诚度和指挥体系都存在问题,难以形成统一有效的战斗合力。回顾历史,即便是装备精良、得到沙特等国空中和后勤大力支持的联军,在过去长达七年的军事干预中,也未能彻底击败胡塞武装,反而常常陷入被动。
当前的冲突不仅仅是军事层面的较量,其背后是也门民众难以承受的巨大代价。美军的持续空袭,虽然目标是胡塞武装,但不可避免地对也门本已脆弱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打击。例如,承担着也门超过百分之七十粮食进口任务的拉斯伊萨港,在空袭中几乎被夷为平地,这对于一个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来说是灾难性的。
连年的战火早已让也门满目疮痍。据不完全统计,长达十年的冲突已导致超过37万平民丧生,其中许多是儿童。超过八成的人口,也就是数千万民众,生活在贫困线以下,急需人道主义援助才能勉强维持生计。粮食短缺、医疗系统崩溃、霍乱等传染病肆虐,已成为也门人民生活的常态。
如果美国及其可能的代理人,比如也门政府军,真的发动大规模地面战争,无疑将使这场人道主义灾难雪上加霜。更多的平民将流离失所,伤亡数字会急剧攀升,本就紧张的救援物资将更加难以送达需要的人手中。战争的硝烟之下,是无数普通也门人破碎的家园和渺茫的未来,这片土地承受的苦难,早已超出极限。
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在线配资平台网址,联系删除!
泓阈资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